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御书阁 www.yushuge.info,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一场易迷们与易中天的聚会,这是一次fans们对易中天老师的拷问。易中天品三国究竟给观众带来了什么?生活中的易中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当流言和板砖横飞的时候,易中天会做何反应?百家讲坛应广大观众要求特别推出易中天品三国之特别节目拷问易中天。

    套用一句网友的话说:“霹雳一声震天响,百家讲坛开了场!”2006年正月十五,易中天品三国正式开播,每周一期。一时间,易中天和三国成为人们当下谈论的话题,出现了一批新的追星族,有人叫“易粉”有的叫“粉丝”就连日常用语中也出现了“麻辣三国”“超级教授”的新生词汇,甚至有人打出了“嫁人就嫁易中天”的旗号。在易迷们狂热追捧易中天的同时,也引来了学术界不少的指责声。历史应该如何被讲述?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易中天会怎样应对呢?百家讲坛应广大观众要求,特别推出易中天品三国之特别节目“拷问易中天”为您展示在节目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的节目易中天品三国的一个特别节目,叫“拷问易中天”今天我的出现以及您看到的今天节目的标题都稍微有一点令人感到惊奇“拷问易中天”由张斌来做,不是体育节目,的确是个人文节目。“拷问易中天”我不敢当,因为今天在现场的所有人都是易中天老师的坚实的拥趸,我怎么敢拷问呢?既没有辣椒水,也没有老虎凳,但是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我很喜欢易老师的作品,很喜欢百家讲坛当中您所作的那些演讲,所以今天我很幸运,跟在座诸位一样非常幸运,我们迎来易老师,首先掌声欢迎易老师。

    易中天:我先问清楚了,你是拷问还是审问?

    主持人:都不敢,拷问交给您的爱好者,审问交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我来询问您。我先替我老婆先问您一个问题,因为这是我身边最近的人,我说你有什么关心的,她问您的名字是真的吗?就是易中天是自降生到现在一直使用的名字吗?还是您在某一历史时刻,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用上经天纬地的名字了?

    易:我这个名字是我祖父给我起的。

    主持人:那应该是从一降生。

    易:对,鄙人五十多年行不改姓、坐不更名,就是真名实姓在江湖上行走。

    主持人:直至来到中央电视台,让更多的人认识您。现在走在街上,有人会说这是易老师?

    易:偶然有。

    主持人:在什么地方?

    易:在哪都能碰到。

    主持人:那您当时是不是心里有这种感觉,行,终于有效果了!

    易:有。

    主持人:我现场先询问一下,因为听说有一个叫“易中天吧”

    易:好像是。

    主持人:您别好像是。

    易:我不得做谦虚状吗。

    主持人:据说您经常潜水在那里。我们现场有“易中天吧”的创始者,就是那位穿着黄衣服的姑娘,据你判断,你们这个吧里大概能有多少人?

    观众:这个说不好,因为有很多的人是没有名字,只是在这儿留言而已,现在帖子已经有大约超万了,每天都在更新。

    主持人:这帖子当中都是支持易老师的吗?

    观众: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

    主持人:板砖也是四处横飞是吧。我们看这边,这边有从保定赶过来的,请问这位先生,您是慕易老师之盛名而来吗?

    观众:在百家讲坛经常听,然后有一天易老师在这儿讲三国的事,我感觉讲得非常好,然后我把家里人都叫来一起听。

    主持人:您刚才所说的家庭,您今天家庭成员到现场了吗?

    观众:我的女儿在这儿。

    主持人:您的女儿,小姑娘今年多大了?

    观众:13岁。

    主持人:上初一,你是受父亲的影响看到易老师是吧?

    观众:是我先看的,然后他才看的。

    主持人:你看父亲说话就不靠谱。不管怎么样,你为什么喜欢易老师?因为大家都挺怕老师的是吧?

    观众:我不怕老师。

    主持人:那你第一次听易老师讲课,跟你的历史老师比起来有什么差别?

    观众:第一,易老师讲得比我们历史老师好。

    主持人:行,这段您多原谅,孩子是实话,以后考试别

    易:这话掐掉别播了。

    观众:第二,易老师讲得比我爸好。

    易:这句话可以播。

    观众:第三,易老师比我见过的所有老师讲得都好。

    主持人:13岁的孩子逻辑性已经非常好了,谢谢,谢谢这个孩子,像你13岁的年龄段怎么看易老师?

    观众:就是觉得易老师比较幽默,看的视角跟我们这样普通人是平齐的。

    主持人:你在回答你们老师给你们出的卷子的时候,评价曹操的时候,你是用易老师的观点评价呢,还是用我们普通的教科书当中对于曹操的评价呢?你怎么办呢?

    观众:第一,应试教育要用教科书的,第二,素质教育是要用易老师的。

    主持人:行了,我看您的拥趸年龄段可能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我看现场的这个小伙子应该比13岁的小姑娘还要小,你您年多大?

    观众:我也是今年13岁。

    主持人:你也今年13,你自己看过三国,看过三国演义吗?

    观众:看过,三国志都看过。

    主持人:三国志都看过,玩三国游戏吗?

    观众:那基本上是有了就玩儿。

    主持人:易老师讲这个三国人物对你玩三国游戏有帮助吗?

    观众:应该说还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什么样的帮助呢?

    观众:比如说在听易老师讲过以后,我以前就是特别喜欢用一些武力特高的,现在看来属于蛮力型武将,现在开始改行了。

    主持人:开始用智谋了是吗?

    观众:开始用统帅了。

    主持人:开始用统帅型的,您看您的讲座已经深入到孩子们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里。

    易:一不小心培养出一统帅来。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小朋友。刚才我们看有做父亲的,有两个学生,我们看现场还有年龄很大的,跟我父母年龄相仿的,那位老先生,您是非常喜欢易老师吗?

    观众: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开始听课的,听了一年多了百家讲坛,易老师的课大概听了不下20讲了。听了第一课以后感觉易老师讲课讲得既有深度,又很通俗,增加了很多知识,特别讲到一个小观点的时候,给我们解释,还表演,讲到古时候人怎么来避席来给别人敬酒,他就离开席,跪在地上来敬酒,讲到幽默的时候该唱该唱,该怎么表演怎么表演,动作,讲到曹操老婆不理曹操的时候,织布机来回地打,啪擦啪擦,特别有意思。所以他讲得生动活泼,听起来以后会深入人心,所以我是很感谢他。

    主持人:好,谢谢您。刚才这位老先生说了很重要的一个细节,在汉代风云人物讲到窦婴的时候,当时您上来第一课就开始给大家做了一个避席的一个解释,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没注意到,只有看首播才能看到,重播后来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窦婴那集当中避席的解释。

    主持人:刚才这一幕记录的格式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专业录像带了,而是大家平时看到街上卖的dvd里面,而且那一场景就发生在今天我们很熟悉的这个场景,大家对于背景,甚至红色的地毯都会很熟悉。这一幕其实我看到之后我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就是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而且我也了解到这个播出之后在重播的时候,您一再坚持要把它拿下,您受到谁的影响了,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拿下?

    易:这也是有不同意见。

    主持人:不同意见来自于哪里?

    易:“国家机密”说出来判十四年。

    主持人:您当时听进去了。

    易:当时他有一个道理,就是说你这个服装和氛围不对。

    主持人:噢,那意思是下次您应该穿这袍子来。

    易:对对,那可以。

    主持人:那样就可以,他只是说服装不是很得体。

    易:整个氛围不对,然后你就会引起很多的误读。

    主持人:那什么样的误读呢?

    易:哎呀,真是拷问,不说了吧。

    主持人:那我们现场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观众: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没感觉这很可笑,后来在这儿的时候,刚听您讲,然后还把这个特地提溜出来,就感觉

    易:怪怪的。

    观众:就是感觉本来不算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怎么好像在这儿解释了半天似的。

    易:现场大家觉得刚才这种,是该给易老师加分的吗?加分,加分的举手。

    观众:应该加分。

    主持人:那您刚才觉得这个为什么加分呢?

    观众:因为我觉得要说明一个问题,要解释一个名词,语言上解释不了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动作嘛,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了了,这有什么不好呢?

    主持人:您认可这样对您的评价吗?

    易:观众对我的评价,对于我来说不存在认可不认可的问题。

    主持人:受用不受用吧?

    易:受用。

    主持人:受用就好,受用就好。

    易:因为一个节目播出来以后,所有的观众都有权力品头论足,说三道四,这是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听到的都是对您比较正面的,观众当中,包括“易中天吧”中飞出来的板砖,唰,向您飞过来的,这样的话来得多吗?

    易:没统计。

    主持人: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呢?是给您打个电话,通过其他的媒体形式说出来?

    易:有各种形式,有打电话的,有写信的,有向记者发表谈话的,也有在网上发帖子的。

    主持人:会说您斯文扫地吗?

    易:斯文扫地倒没有。

    主持人:那是说什么呢?

    易:误人子弟是有的,误人子弟啊,信口开河啊,胡说八道啊,满嘴跑火车啊。

    主持人:一般是来自于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呢,还是来自于您的同事,来自于您的同道、同行?

    易:什么人都有,比方说有一位老先生,好像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他还给我画了一张气象图,以证明诸葛亮借东风是很科学的,这个我就没办法解释,因为诸葛亮借东风这个事是子虚乌有的,这是史无记载的,它不是一个事实,你画多少图也不能说明问题啊。

    主持人:在沙尘暴的北京我们宁愿相信借东风是有可能的。

    易: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发帖子,我就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

    主持人:有没有这种相反的意见对您有所触动?

    易:你说的触动什么意思?

    主持人:就是您觉得我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我自己,或者我是不是真有点误人子弟,或者我真应该更严谨一点,像您所说的,在录三国人物的时候,您觉得一些无法确实的历史事件您都先不要谈。

    易:这个意义上的触动没有,但是有提醒,提醒的意义是有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很多热心的观众指出了节目当中比方说属于口误,或者是看走眼了、念错了字、说错了出处这类的情况我能够改的马上就改,非常感谢他们的批评。还有一些,虽然他们意见我不一定接受,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有他们的角度,也有他们的考虑,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能够兼顾的兼顾一下。至于学术观点不同,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所谓了。

    主持人:讲汉代风云人物您觉得游刃有余吗?

    易:没有哪个节目是游刃有余的,只能是呕心沥血。

    主持人:那请您做一下您的呕心沥血的名词解释,您为了一集汉代风云人物,您为一集三国,大概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易:一集大概需要五天的准备时间,讲一集案头工作要做五天。

    主持人:那案头工作都包括?

    易:案头工作包括看书、思考、结构、写成文字,我每一集是把全文写出来。

    主持人:那大概一集,比如像汉代风云人物文字量大概是多少?

    易:七八千,七千到八千。什么都不能干。

    主持人:就是为了这电视上所呈现的不到一小时的节目。

    易:因为我所有的书虽然以前都读过,这次得重读,要确实。而且你知道我们所使用的书,像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它都是叫做纪传体的史书,它的特点就是同一个事件它的记录可能分散到好多人的传里面,那么你在谈这一个事件的时候必须把相关所有的人的传都要看一遍;然后如果对这个传历史上有不同的解释,你要把相关不同的解释都找来,然后你把这个事情弄清楚了以后你才能选一个主题,写成一个六千五百到七千字的文稿;这个文稿做完了以后还没有完,我必须把它转换为电视语言,就是这里面有几个转换。

    主持人:您做完了以后,您理解的电视语言跟您的文稿语言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易:电视它是一种节目,所谓电视语言曾经有人总结出,怎么说呢,叫做“易中天式”的谈话方式。

    主持人:已经把电视语言已经是冒号“易中天式”的。

    易:对对,这个也是我做谈话节目做出来的,当主持人提问的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