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御书阁 www.yushuge.info,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攻守战例,其中就讲过有人在冬季城将要被攻破之际,把冷水浇在城墙之上,用以加固城墙,最终成功守住城池。

    昨夜初到喀喇沁部的吴宇开始还为如何守住营寨发愁,在这平原上后金铁骑可以完全发挥其骑射优势,如何才能守得住营寨,看着四周厚达尺深的积雪,他突然想到了此处,活学活用,叫人连夜用雪在营寨外堆出一道雪墙,又叫人或用井水,或烧化雪水,浇在雪墙之上,不过两个时辰,一道冰墙便拔地而起,随后吴宇又命人在冰墙之外垒起一道一米多宽的雪墙,以此来迷惑敌人。代善和多尔衮虽不在一起,可眼见手下伤亡惨重,不约而同的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两万五千余铁骑在损失了四千余人后终于撤了回来。这与昨天一战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昨天与喀喇沁部交战虽然在他们拼死抵抗下,伤亡近五千,可这五千之中大多为轻伤,真正战死的不过一千左右,却杀死敌军一万余人,剩下的五千人也大多重伤,轻伤的根本不在统计之内,损失超过了三比一,若非代善及多尔衮另有打算,只要连夜作战,后金将士有信心在一日一夜内扫平喀喇沁部。可今天若不是有飞矢幸运的伤了几人,几乎就是四千比零,这四千人可是连尸体都取不回来。代善和多尔衮心中暗自纳闷,为什么同样是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不说那变态的吴三桂,竟连他手下一员将领自己竟也占不到一点便宜。代善与多尔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讶,过了半响,代善才开口道:“看来这喀喇沁部并不好攻啊!”“不错,好在大汗给咱们的命令只是牵制,没有让咱们一定要攻下喀喇沁部,不然必定死伤惨重。”“嗯,即然他们已有了防备,咱们便也歇息一日,想来他们也不敢反攻我们,等吴三桂来了,必定是连番血战。”

    两人商议之后,命大军回到昨夜驻扎的地方休息,只派出几千铁骑分为若干小队在喀喇沁部营寨周围骚扰,防备敌军出城反攻,只等吴三桂大军到来。

    营中的阿桑族长及吴宇看到后金已经撤军,也是欣喜异常,虽说获得了一场大胜,可昨日喀喇沁部全族死伤已近一半,实在是再无力与后金相抗,而吴宇所率的吴家军虽然武器犀利,可因为一路急行军,所带弹药也并不是十分充足,每人仅有不到五十发,经过今日一战,已经用去近一半,顶多还能支持一两场大战,等弹药用完了,面对后金的强弓劲弩怕是要吃亏,所以两人也没有想过要反攻后金,只等吴三桂到后,喀喇沁部之围自解。吴三桂很快便得到消息,后金竟不再攻城,反而原地休息,虽说吴宇连夜建城让后金无法再轻易攻下喀喇沁部,可他们既不攻城也不撤军到底是为什么?两日后傍晚时分,吴三桂所率的四万大军终于顺利抵达了喀喇沁部所在地,这次后金可没敢再来伏击三桂,他们也知道以吴三桂向来谨慎,必有所防范,自己现在仅两万余人,伏击不成若是损失太大,恐怕再无法完成大汗交给他们的任务。阿桑族长得知吴三桂已到营外,亲自率族中所有长老出来迎接,一见到三桂,阿桑族长已是泣不成声,拉着三桂的手道:“悔恨当初没有听吴将军之言,若早与吴将军结盟,举族迁到辽东,又岂会有今日之祸。”三桂劝道:“岳父大人不必如此,喀喇沁部之仇我吴三桂也是感同身受,我决不会让族人的血白流,一定要让后金血债血偿。”

    阿桑族长听三桂称自己为岳父,心中却有说不出的滋味,自己一族几万族人最后竟要自己的小女儿以联姻的方来挽救,自己这个族长当得实在是不称职啊。不过自己如今能攀上吴三桂这棵大树,却又是全族人的幸运,不然在这蒙古、后金、辽东三方夹缝之中早晚难逃灭族之祸,只恨自己不早早选好依靠,等到全族损伤惨重才投靠人家,没有了实力,一切都是空话,也不知吴三桂不是否会遵守当初与莫特长老约定的那些条件,不管怎么说,少了一万五千族人的喀喇沁部在辽东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不过阿桑还是强装出笑脸道:“有贤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只要能为我一万多死伤的族人报此大仇,我喀喇沁部必定遵守诺言,举族迁到辽东,任凭贤婿调遣。”三桂却暗自冷笑,事到如今你这老狐狸竟还暗藏心机,要我为你一万多族人报仇,才肯遵守诺言,你现在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有本事你就不迁,等我一走我倒要看看后金是否会给你好果子吃。

    不过此时自己是人家女婿的身份,当然不敢与岳父当面顶撞,况且即已答应了与塞罕贝的亲事,他向来一言鼎,从未想过要反悔或是成亲后不理塞罕贝,那不是三桂的性格。不过日后对自己这个有些狡猾的岳父却要好好敲打敲打,也好将他绑在自己这条船上,与自己同心协力。“岳父言重了,只是不知现在后金所在何处?动向如何?”

    “贤婿确实威震辽东,那后金大概得到消息,今天一天也未敢来攻寨,只派了几百哨探在营寨周围,此时连这些哨探也已不知去向,想必是已撤回盛京了吧。”阿桑族说完有些悲带喜,终于免除了全族一场祸事。三桂却不会如此幼稚,后金三万大军直到此时还未获得半分利益,又怎么会甘心撤军。他忙令身边亲兵下去传令,命所有哨探全部出营,探查后金动向,找不到后金踪迹不得回营。直到第二天午时,派出去的几百哨探搜遍了周围二十里范围,特别是向盛京方向已经搜索出五六十里之远,却仍然没有找到后金大军的踪迹,难道这后金铁骑都插了翅膀飞了不成。三桂也没有了耐心,辽东诸多事项还等着他回去处理,总不能一直被牵制在此。找来阿桑族长商议,准备全军向辽东方向撤退。

    事已至此,喀喇沁部全族迁往辽东已是不可改变,只是迟早罢了。阿桑族长也能理解三桂的心情,不过要离开生活了近百年的草原,他还是有些不舍,何况此次一走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他请求三桂再迟一天,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了,既要为战死的族人举行祭祀,以安亡灵,并要焚香告祖,还要收拾行囊。三桂也不差一天时间,同意了阿桑族长的请求,回到营中安心等待。第二天喀喇沁部族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祭犯,一时间全族上下泣不成声,一万多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族人就这样去了,还有几干身负重伤的族人躺在帐篷中,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这一天很快在忙碌中度过,再次迎来初的太阳时,喀喇沁部剩余的四万余族人已经准备妥当,赶着几千辆大车,拉着帐篷等生活用品,并有几十万匹牲畜跟在后面。

    只是他们走出营寨后仍然依依不舍的回望自己生活了百年的地方,他们知道,自己走后,这里便会化为灰烬,自己以后只能在记忆中回想起自己长大的地方。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后金大军的踪迹,三桂不敢大意,命喀喇沁部族人走在中间,由两万步兵随同保护,而三万骑兵则分散在四周,每千人为一队,以保证能在遇敌后第一时间发起反击。同时还派出千余哨探。搜寻左右二十里范围,以确保安全。大军清晨出发,直到日当午时也没有发现后金一兵一卒,三桂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反而更加谨慎,再次派出干余哨探,扩大搜索范围,他不相信后金如此便消失了,想必他们正如同恶根一般在阴暗处等待时机,只要自己一朝不慎便会冲上来狠狠咬自己一口。阿桑族长对三桂地这种谨慎不以为意。在他看来。

    自己这支队伍共有近十万人,不说吴三桂属下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就是自己的族人也非善于之辈,何况后金又已析损了三分之一,仅剩两万余人,如何敢来虎口夺食,岂不是自寻死路。喀喇沁部族人也有些懈怠,何况又是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大多有伤在身。随后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早已精疲力尽,只能躺在车上休息。就在这时突听几里外响起枪声。三桂一楞,向枪响处望去,可距离太远,除了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不过三桂知道此时在关外能有火器的只有自己的辽东军,难道是派出去的哨兵枪走火?可随即三桂便否定了这个想法。要知道在辽东军中,所有士兵将自己的火器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不可能拿出来把玩,更不可能走火,那便是这名哨兵遇到险情,不得已拔枪自卫。三桂虽不知到底是什么情况竟让哨探开枪。不过此时在这雪原上最大的可能便是遇到了遍寻不遇的后金大军。这时又有枪声响起,更让三桂肯定了自己地想法,看来这些哨探是想用枪声向自己报警。无论如何,小心无大错,三桂马上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就地结营,准备迎敌。得到命令后,大军迅速行动起来,最外围地三万骑兵结成三个万人队,布下箭矢队形。内圈的两万步兵协助喀喇沁部族人将牲畜大车结阵自保。可毕竟有十万余人,几十万牲畜,那里是一时间可以布置妥当的。就在一阵慌乱中,三桂借助望远镜终于看清了在枪声响起的地方竟出现大队人马,黑鸦鸦一片,如同洪水般向这里涌来,从其盔甲旗帜三桂认出,正是后金骑兵,不过这支骑兵似乎只有五千人左方,并非后金全部人马。

    在大队人马前面还有几只自己派出去的哨探也正在拼命回赶,只是在这雪原上,根本跑不起来,仅比后面的后金大军快上一分而已。直到此时他们还在不断的开枪,看来他们是知道赶回来报信是来不及了,只能用枪声来提醒三桂有敌军来袭。不过这些哨探倒也没浪费一颗弹药,火铳全部打向后金大军,还真被他们打死几个后金铁骑。看清了敌军,三桂马上命令已经结阵的骑兵出击。不过眼看敌军只有五千人左右,还有一万五千人不知身在何处,三桂也不敢将自己手下骑兵全部派出去,所以只派出最精锐的一万吴家军队上前迎敌。在吴宇地带领下,这一万吴家军如同出闸的猛虎,迎着后金大军冲了上去。

    可没想到,那后金骑兵眼见吴宇率人迎了上来竟停住了脚步,随后的事情更让三桂目瞪口呆,这五千后金骑兵竟在距吴宇两里左右地时侯集体掉转马头,逃跑了。这下子不光是三桂,所有人都仿佛看到太阳从西面升起了一般,感到不可思意。后金从来都是以勇往直前而自豪,没想到这次竟会不战而逃,这简直就是有辱后金铁骑的这个称号。在雪原上想追上逃跑的骑兵根本就不可能,就算追上一日一夜也不见得能拉近几米的距离,再说敌军大部却仍不见踪迹,吴宇可是吃过一次被伏击的亏,这次更不敢大意,见后金铁骑已经逃跑,也不追赶,而是回来向三桂交令。“大人,属下没能追上那般狗贼请大人恕罪。”此次交锋虽未有所斩获,不过自己也未损一兵一卒,而且终于找到了后金大军所在,证明了三桂地想法,这后金必不会甘心撤退,藏在暗处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只要他们肯露面,三桂便去了几分忧虑,一笑道:“何罪之有,咱们此次出征不求歼灭敌军,只要能将喀喇沁部安全带回辽东便是大功一件。再说那些后金铁骑竟如同兔子一般只知逃跑,谁又能追得上。”

    “就是,也不知这次后金搞什么鬼,他们从来都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会轻言撤退的,可这次竟不战而逃,其中必有诡计。”

    第四十九章义州危机(一)

    三桂一时间也稿不请后金这葫芦里倒底卖得什么药,道:“这后金与咱们交战,想来是吃的亏多了,竟也学会用计了,不过这第一次用计便用在了他的老师身上,怕是要不灵了。传令下去,哨探继续四周查看后金动向,如发现敌军就用火铳报警,大军原地休息,小心戒备,防止后金来袭,用过午饭后再上路。”

    本来三桂以为后金用计也不过两条,一条是引自己骑兵追赶,择地伏击,另一条便是趁自己用饭时再来偷袭,可直到大军用过午饭,却仍不见后金来袭。

    十几万人总不能就在这雪原上等着后金来袭,三桂终于下令全军开拔,不过为以防外一,还是令三个骑兵万人队分前中后负责保护,而两万步兵则继续随喀喇沁部族人前行,务必保证一旦有警能够迅速布阵。不想大军刚走了半个时辰,几里外又响起报警枪声,后金骑军又来袭营。还如刚才一样,三桂派出一个骑兵万人队上前迎敌,而其余人则原地待命,结阵自保。片刻后,负责率部迎敌的吴宇回报,后金此次来袭仅有五千人,而且一见吴宇大军便又撤退了,吴宇不敢追敌,只得撤了回来,不过他还是看清了后金所打的旗帜,这次来袭的后金骑兵并不是刚才那批。听完战报后,未等三桂开口,一边的三辅气骂道:“这帮龟孙子。不敢与咱们堂堂正正打上一架,只是来骚扰咱们,咱们什么时侯才能赶回义州啊!”三桂听得心中一动,这支后金骑兵只是骚扰,却又从不正面相抗,难道真如三辅所言,只是为了拖延自己?不好!义州危矣!三桂心中突然冒出这个念头,随后越想越觉得不对。马上叫来何可刚、吴宇、三辅及阿桑族长。三桂刚将自己地担忧提出,三辅一拍大腿,叫道:“必是如此。现在义州只有舅父所率的两万军卒。附近的锦州、宁远同样军卒不多,各城仅有万余守卒,自保还嫌不够,根本不可能有余力支援义州,全辽东真正的精锐都在咱们这里,这可如何是好。”

    事已至此,后金的阴谋已经浮出水面,眼看情况危急,三桂反而冷静下来。正是三桂的这种习惯让他度过了无数难关。深思片刻,三桂才道:“后金全族应该有十余万大军,仅盛京就应该有七万左右。除去在这里牵制咱们的三万大军,还有四万,他们若是全族动员,扣去各城必须的守军应该能凑齐两三万人,以三倍兵力围攻义州。若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义州确是难保,不过我相信舅父,而且城中粮草充足,又有几十万百姓,就算不能击败后金大军,撑上十天半月应该不成问题”未等三桂说完。三辅却道:“大哥,即然义州可保,而后金全军出动想必盛京必然空虚,咱们干脆打到盛京去算了,我就不信咱们将他老巢掏了,他们会不急。

    他们若是回援,义州之围已解,若是不回援,咱们就一股做气,一直打到白山黑水,将他们连根拔起!”

    三桂听后没有立刻做答,而是看了看吴宇、何可刚,只见吴宇也是一脸兴奋,看来已被三辅的话语所打动,而何可刚却皱了皱眉头,似乎有话要说,看了自己一眼,见自己并未表态,才又低下头去。三桂心中暗道:看来这年轻是有年轻地好处,冲劲十足,可沉稳不足。还是何可刚这种久经杀场地老将才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眼下自己手中可以信赖的将领大多是冰凌山庄培养出来的,年纪太轻,经验太少,现在还只是将才,决非帅才,看来还要多多依重何可刚这些老将才行,不然早晚会出大娄子。对于自己的未来岳父阿桑族长,三桂根本不予考虑,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眼界,一个区区五万人的族长,他甚至连这些小将还都不如,此时只是一脸恐惧,已被这个消息吓傻了。“何将军,这里没有外人,有何看法,不妨直言。”三桂这是有意让何可刚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毕竟何可刚是后加入自己这个阵营地,不说在祖大寿面前,就是在吴宇、吴三辅这些小将面前也有些落威。何可刚听三桂点自己的名,抬着一看,吴三桂正笑着看着自己,眼中满是鼓励之意,何可刚马上便明白了三桂的意思,心中不由一阵感激,自己当然不能辜负了三桂地好意,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道:“那末将就直言了。以末将看来,此时虽然盛京空虚,咱们甚至不须全军出动,只要三万骑兵带足弹药,再加上几百枚飞弹用不上三天便可将盛京攻下来,若是顺利,不等后金回援,咱们便可以横扫后金领土”“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大哥还等什么,咱们去打他娘的!”吴三辅听何可刚所言以为他也同意自己的看法,不等何可刚说完,便打断他道。

    三桂瞪了三辅一眼,道:“三辅不得无礼,等何将军说完再做决断不迟!何将军请继续。”三辅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甚至连父亲吴襄也敢顶撞,可对三桂这个大哥却是如同老鼠见猫,只是瞪了他一眼,便将他吓得堆坐下去,不敢再随意开口。何可刚这才接着道:“可是末将以为,眼下并非攻打盛京的最佳时机,若是关外仅有后金一家,这倒不失良策,可别忘了还有蒙古,那个林丹汗岂肯让咱们坐大,他若是得知消息,必定出兵与咱们相争。而且关内的大明若是得知也必然会派兵来讨。到时咱们与后金两败俱伤,却只让蒙古与大明得了便宜。”

    “不错。”三桂见何可刚已经说完,正看着自己,道:“就算咱们真能攻下盛京,甚至扫平后金所有领土,可这些地方要么是后金族人,要么是投靠后金地蒙汉等族,咱们仅靠这几万军队一无基础,二无实力,如何能守得住,并进一步发展起来。反倒是后金,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守城才是他们的弱项。”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表情,三桂又接着道:“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步”

    “粮草!”何可刚、吴宇不约而同的叫道。何可刚听了三桂的话才知自己确实不如这个还不满二十岁的天才少年,竟连这最重要的也忘了。后金缺粮,尽人皆知,就算自己真能攻下后金,可是没粮,一切都如竹蓝打水,最终落得一场空。再看三辅此时已低下了头,没想到自己以为可以一劳永逸的想法,竟是在自掘坟墓。三桂见三辅已经接受了教训,也不再打击他,道:“既然攻打后金不可行,那便只有尽早回援,只有保住义州,保住辽东,咱们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何可刚、吴三辅”“末将在”两人齐声答道。“何将军为主,吴三辅为副,率两万步兵保护喀喇沁部撤慢慢撤回义州,不得急进,后金若是来扰不得贸然追击,一切以安全为重。”说完又对阿桑族长道:“岳父,还请您支援两万战马,将这两万步兵武装成骑兵,也好负责外围警戒。不过这内圈就要靠你自己了。”

    阿桑族长连连点头称是,他也知道,若是义州一旦不保,自己就算能抵达辽东,也没了落脚的地方,当然是鼎立支援。

    “吴宇,你与我率三万骑兵马上启程救援义州。”“遵令!”吴宇得令后去召集三万骑兵。阿桑族长也去配合何可刚、吴三辅去为两万步兵配备战马,并将四万喀喇沁部族人编为若干大队,以方便指挥。半个时辰后,吴宇已率三万骑兵列好方阵,整装待发。这些骑兵本都是辽东人,还有许多是从后金占领区逃过来地难民,在这几年辽东与后金的抗争中,几乎人人都有亲属朋友死于后金铁骑之下,与后金早已结下生死大仇,此时听说后金竟又去攻义州。知道一旦失去义州这道屏障。整个辽东都成为后金铁骑的放牧之地,都恨不能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回义州去。三桂看着面前这三万挺胸抬头,目光激动的将士,大叹:人心可用!当下也不费话,一声令下,全军开拔。而喀喇沁部族人的安全则全权交付给了何可刚和吴三辅。

    正常行军需五六日的路程,在三桂等人的日夜兼程中,第三天傍晚便已来到距义州仅有百余里的地方。这三天来。全军上下每日除了三餐歇息半个时辰外,夜里只歇息两个时辰左右,其余时间都是人不离鞍。马不停步疯狂的赶路。不过这一路来竟没有看到一名义州哨探前来报信,让三桂心中倍感不安。直到今日才遇到了一名义州哨探,解开了三桂的疑惑。据哨探讲,两日前在义州和锦州城外便发现了后金骑兵地踪迹,祖大寿当即派出十余名哨探分头出城。向三桂求援,可不知为何其余哨探却至今也没有赶到,反而是这名在大山中迷了路,转了整整一天地哨探最选赶到。三桂当即便明白,看来后金已经封索了辽东通向蒙古的各条要道,其余哨探此时怕是已凶多吉少。看来大战不久将至。而且这名哨探传来的信息是两日前的情报,谁知道这两天辽东又发生了什么情况。三桂想要派人却给祖大寿传令,却怕他们连辽东境内都进不去,如今只能相信祖大寿的能力,应该可以保义州几日安全。此时坐在马上的三桂虽心急如焚,可再看看面前这三万骑兵早已累得疲惫不堪,许多将士坐在马上便睡着了,好在他们骑术过硬,只有少数同答不慎跌落马下受伤,但若如此下去,恐怕危险将成倍增加,这种非战斗减员是三桂最不愿意看到的。这种情况下,实在不适合再继续赶路,不然就是赶到了义州城下,恐怕十成战力顶多也就发挥三成。

    三桂叫来吴宇,让他传下令去,今夜用完晚饭全军就地休息一夜,明日一早再继续前进。没想到三桂的这个命令却受到了全体将士的反对,刚才还睡眼朦胧地将士们一下子竟虎目圆睁,纷纷叫道:“我们不累,不能让义州的兄弟独自面对后金大军”

    “对,就是累死也要死在义州城下,临死前也要抓两个后金兵当垫背,决不能让辽东的百姓受苦。”看着情绪激动地军卒,三桂怒道:“胡闹!你们可知辽东培养一名合格的骑兵需要费多大的力气?所需时间不说,就是你们这一身的装备就至少需要二百两白银!可你们却不知珍惜自己,动不动就要与敌同归于尽,你们以为这就是勇猛了吗?不要忘了你们的父母妻儿正在家等着你们平安归来。何况若是你们都死在了义州城下,日后不论是后金还是蒙古来攻,难道要让那些百姓拿起刀枪与他们拼命吗?”

    一番话说得这些将士没了声音,三桂又大声道:“马上去给我用饭,吃完饭好好歇息一夜,争取明天早些赶到义州城下。再说义州城还有祖将军及两万将士把守,后金就算是想要攻打义州也决不是一时半刻能打下来地,你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被三桂骂了一通,情绪激动的三万将士这才纷纷回到各自营地,老老实实的休息,可在心中却都憋着一股劲,暗自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让这些后金骑兵看看自己的厉害。

    三桂的突然急行军打了代善和多尔衰一个措手不及,原先地布署都失去了作用,无奈只下只能派出哨探通知皇太极应变。不过哨探虽然只人匹马,可在这茫茫雪原中,仅比三桂等人快上几分,又要避开三桂大军,所以只比三桂快了大半日,直到此时,哨探才刚刚赶到皇太极的大营。皇太极的大营就驻扎在距义州城五十余里的一处山场内,得知三桂星夜兼程折返义州的消息确实是吓了他一跳,没想到这个吴三桂这么快就识破了自己的计谋,果断抛开喀喇沁部几万族人,率三万骑兵支援义州。眼见胜利在望,可随着吴三桂的到来,一切又充满了变数,皇太极这破釜沉舟的一击搞不好便又是大败之局,这叫他如何不急不气。可皇太极苦思之下也想不出一个好计,只好叫众将领大帐议事。片刻功夫,众将齐聚大帐,却不知大汗深夜议事到底为何,正议论间,却有人发现坐在上首的皇太极脸色黑沉,有识趣的马上住了嘴,却仍有那不知好歹的,还在那里高谈括论,述说着自己今天攻城时的勇猛。

    如果这些人议论其他,皇太极或许不会如此生气,可偏偏说起今天的战事,怎么能不让皇太极生气。自代善、多尔衰出征,皇太极日盼夜盼,只望他们能尽快夺回粮草,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也令各处暗探仔细打探各方势力反应,当他得知蒙古各部都没有出兵的意思后,更觉此次出征有了十成把握。可当义州暗探来报,说有喀喇沁部使者已到义州时,皇太极便觉不妙,只要事情一涉及到吴三桂便没有好事。果然,很快暗棵又回报说那喀喇沁部使者已住进吴三桂帅府,而同时义州明军军营变得戒备森严,明军也加强了训练,各种军用物质频繁出入于军营,看来是在做战前准备。

    皇太极心惊之下,差点便要命代善、多尔衰马上回反盛京,他可真是被吴三桂给打怕了。几次交手,这吴三桂无不大胜,让自己吃尽了苦头。最后关头还是范文程站了出来,力劝皇太极,说这吴三桂一则不一定会出兵,二则就算出兵,等他们赶到喀喇沁部时,代善和多尔衰也应该已经得胜返城了。皇太极本为人杰,只是初一听到吴三桂之名时心中有些紧张,便有些失态。此时已冷静下来。便知道范文程言之有理。再仔细思考片刻,更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打击吴三桂及辽东地良机。他一边令辽东暗探仔细打探消息,如明军一旦出兵救援喀喇沁部,要马上回报。同时又与范文程回到后堂,将自己一些想法说了出来,他是想趁吴三桂出兵喀喇沁部时,率大军攻打辽东,只要时机掌握的好,攻下义州的机会很大。范文程作为皇太极的第一谋士。同样觉得此事大有可为,而且就算有几分风险,与攻下义州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也算不了什么。要知道此时的义州光是粮草便有几十万石。更有无数金银珠宝,还有几十万普通百姓,这些都是后金迫切需要的,仅是喀喇沁部那一点点粮草及牲畜只能保证盛京的贵族和军队不饿死人而已,可那些普通百姓大部分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季。若是没有了百姓,后金今后还如何发展,如何能与辽东的吴三桂相抗衡?两人在后堂整整议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清晨两人才顶着一对熊猫眼出了后堂,可两人没有时间休息,马上开始调兵遣将。

    为了此次出征。皇太极可是下了大本钱,首先下了全城戒严令,整座盛京城许进不许出,没有皇太极的亲笔手令任何人不得出盛京城一步,这一招使得辽东派到盛京地暗探虽得到了一些消息却没有办法传出去,最后义州没有得到半点消息,竟被后金打了个措手不及。随后皇太极又下了紧急调兵令,匆忙调集了附近各城地大部分守军到盛京集合。同时又令人传信给代善、多尔衰,将自己计划交待清楚,令其不得冒进,一定要等到吴三桂来援时再狠狠的打击喀喇沁部,将吴三桂牢牢拖在喀喇沁部,使他不能轻易回转义州。皇太极一切准备妥当后,很快便传来吴三桂已率大军已经上路,而义州仅有两万守军的消息,皇太极大喜之下马上召集各路人马,勉强凑齐了七万兵马,杀向义州。他也知道吴三桂不好对付,代善和多尔衰又都曾是吴三桂手下败将,不知到底能拖延几日,他只能抓紧时间,一路上马不停蹄,终于五日后赶到了义州城外五十里左方的地方。而此时吴三桂也已赶到了喀喇沁部。只是皇太极做梦也没想到,代善和多尔衰开始虽占了些便宜,最后却在吴宇的冰墙下撞得头破血流,折损了三分之一的人马,等吴三桂到达后,他们连进攻的勇气都没有了,只能靠打游击的方式骚扰吴三桂,却又被吴三桂识破,在到达喀喇沁部第三日便已亲率大军回援义州。

    不过从皇太极从赶到义州城下至今已有七八日,七万大军几乎是昼夜攻城,却仍未攻下这座仅有两万守军的新城,而且城上守军反倒好像是越打越多,到今天攻城时,城上竟已站了不下三四万地守军。反倒是自己损伤惨重,至今已折损大军两万有余,这如何能不让皇太极气愤,特别是还有人胆敢舔不知耻的吹嘘自己丰功伟绩,更让皇太极怒不可恶,猛的一拍身边桌案,喝道:“都给我住嘴!七万人攻城,七八天却仍未曾有人攻上过城头,你们竟还有脸吹嘘?你们几个”说完一指刚才吹得正欢地几人“马上去给我攻城,若不能攻下城池,便不要回来见我,就死在城下好了!”

    那几人一听此话,顿时脸色煞白,七万大军都攻不下的城池,让自己这近万人去攻,那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这些年的安逸生活已经将这些将领的豪情磨得差不多了,明知此去必死,当然不想去送死。扑通一声跪例在皇太极座前请罪“大汗,末将该死,请大汗恕罪。”说完把头狠命的往地上死磕,几下子,便有人头破血流。在座地其他将领虽然同情这几个兄弟,可也都知道此时皇太极正在气头上,谁还敢站出来为他们求情?最后还是范文程眼珠一转,片刻间便计上心头,只因他知道,现在后金大军本就有些兵力不足,若再失去这近万军卒恐怕情况更加不容乐观。范文程走到皇太极身边,趴在其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皇太极铁青的脸色终于有所好转。待范文程说完回到座位后,皇太极才冷哼一声,道:“若不是有范学士为你们求情,决不轻饶,不过死罪可免,却需你们几个带罪立协。几名将领一听不用去送死了,先是感激的看了一眼范文程,随后齐声道:“大汗吩咐,末将万死不辞!”这话听到皇太极耳中却有些别扭,说是万死不辞,为何刚才叫你们攻城,却一个个都不干了呢!不过他也不想再追究下去,将几人叫到身边,低声吩咐了几句,几名将领却是一脸难色,皇太极看得极为不爽,道:“既然你们不愿去,那还是去攻义州城吧,你们此去若是不能回来,家中老小我自会派人照顾。”几人一听却慌了,此去虽是艰难,却不见得会有性命之忧,可攻城却是十死无生,自己若是死了,按照后金习俗,一人死后,其妻子便由他的兄弟继承,想必到时自己家人那还用大汗派人照顾,自己的那些兄弟恐怕早就冲进自己妻子的房门了。

    “大汗放心,末将必会完成任务。”几人倒是难得齐声答道。皇太极挥挥手“快去吧,若是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说完再不管那几个倒霉蛋,对其余将领继续下令道:“令全军休息。二更造饭,随时准备出击。”

    众将虽不知皇太极命那几名将领去做什么,却无人敢细问,全都听命而去,只留范文程继续与皇太极商议。再说义州城中,虽然后金大军停止了今日地攻城,可城中依旧灯火通明,城上点燃了无数火把,城头站着几十名军卒向下眺望,防备后金大军深夜攻城。再仔细向城头看去。几米宽的城墙上却是横七竖八的躺着无数身着大明军服的明军。经过一天的撕杀,他们早已累极,可却不敢下城墙休息,前几日后金夜间经常来袭,明军也吃了一点小亏,所以他们用过晚饭便抓紧时间,就地躺在城墙上休息,以便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返回自己的战斗位置。城上虽是一片寂静,可城中将军府更是人声鼎沸。

    祖大寿正高坐堂上,下面依次尘着卢信、吴三枷、吴三学、卢田、卢园、吴龙,及祖大寿的子侄祖泽远、泽沛、泽盛等小将。一连七八日后金不计生死的攻城让祖大寿有些心力交瘁。可反观下面这些小将却依旧生龙活虎,个个脸上兴奋,这些日子他们也终于能在战场上一展拳脚,此时正尘在堂下互相诉说着自己今日又打死了多少后金贼酋。片刻功夫,有下人送上吃食。今日一战后,众人忙着打扫战场,看手下将士俱用过晚饭,开始休息后,他们才回到将军府,早已饿了。见有了吃的,也顾不得再说话,一把抓过半斤重地大饼,几口便吃了一个,一时间堂上只听到众人地咀嚼声。过了一会,祖大寿见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才道:“好了,大家肃静一下,我说两句。没吃饱的继续吃,只要听就可以了。”在座的这些人中没有外人,都是祖大寿从小看着长大的,当然不会见外,只是点点头,便继续吃着大饼,不过耳朵却竖了起来,生怕遗漏了什么。“直到今日,后金攻城已有七日,而早在九日前我便已派出信使去报三桂,前后已派出几十人,可到现在却仍然是音信全无。当然,以三桂的本事必是无恙,我想必是后金封锁了附近通往喀喇沁部的要道,不然三桂应该早传回信息。”

    下面小将虽吃着东西,可听了祖大寿之言仍点点头,表示赞同。三桂在他们心中便仿佛是无所不能的神一样,根本就是有些盲目的崇拜,更何况后金实力大家也都知道,经过入关之战后金实力大损,根本不可能两线做战,即然已派出七八万大军来转围义州,必然再无实力去战三桂,所以他们对三桂是绝对放心。若非如此,他们又如何能在后金七八万大军围困下仍然信心十足,全力与其周旋。

    祖大寿喝了口茶,才继续道:“这几日来咱们虽然损失惨重,可后金也不好过”吴三枷一听祖大寿说到此处,可是说到了他的心上,这些日子来,三枷虽然不是众人中年纪最大地,可却是众人中杀后金贼酋最多的,顾不得再吃,忙接道:“不错,我看后金的伤亡至少在两万人左右,咱们虽然与们他差不多,可他们多是久经杀场地精锐军卒,咱们这两万中却有一万多的精壮百姓,其余一万人中,刚刚临时征召入伍的便占了六成,真正损失的精锐只有四千左右,而这伤亡的两万人中,伤地又占了六七成,真说起来,咱们只是折损了不到两干精锐,与后金比起来却是十比一”

    却不料一边的卢迪摇摇头道:“三枷兄此言差矣,账不是这么算的,那刚刚征召入伍的军卒经过训练难道就不能成为精锐吗?那些普通百姓难道就不能成为精锐呜?他们战死难道就可以不算作损失吗?何况咱们战据天时、地利、人和,更有红衣大炮几十门,火锐无数,可伤亡却只与后金相平,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我怕等三桂兄回来,不但不会高兴,反而会责罚我们。”卢迪此话却让众人不得不仔细思考,的确,这个战绩若是在大明境内确算得上战绩出众,想想前不久后金如关时,除辽东将领外那些明将有那个可以与后金伤亡相平,那个不是大败而归。可这是在辽东,有三桂这个活生生地例子摆在那里,想想三桂与后金交战的战绩,众人不得不从心中感到佩服。特别是这些小将,原本还想学三桂,想当年三桂十四岁便敢率百余根骑冲杀入几万后金大军中,杀得后金大军不敢正视,他们以为若是自己,应该不会比三桂差。

    第五十章义州危机(二)

    通过这几日与后金的交锋,这些小将们算是真正见识了后金的彪捍,只要进攻的号角响起,他们便仿佛是不知死为何物的战神一般,只知前进,就算红衣大炮也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畏惧,前面人战死,后面的连眼都不会眨一下,踏着同袍的尸体继续冲锋。那些久经战场的军卒还好些,可那些临时片召入伍的军士可是被这些后金军吓傻了,竟忘了攻击。正是因此,才会在第一天便被后金冲上北面的城墙,若不是最后吴三枷亲率几千军卒冒死冲上去,将那些后金军打下城墙,义州城怕是要易手了。可即是如此,北城上也是损失惨重,两万的伤亡竟有一小半是在那一次战斗中产生的。“好了,三桂就算罚也是要罚我这个主将,你们是有功无过,此事不要再提。”祖大寿见众小将情绪有些低落,出言道。他可不想这些小将只因这点小事在心中留下阴影,这几天若不是有这些小将冲锋在前,恐怕情况不会如此有利。“就算三桂没有得到消息,想来也早就该开始反程了,按时间计算,顶多五日,他们便会反回辽东,咱们这几日可要小心,干万不可大意,被后金钻了空子,若是失了义州,咱们可是对不起辽东这百余万百姓。”

    一听说三桂即将要回来,众小将又充满了信心,好像一切问题只要三桂回来便可以轻易解决。

    “一会大家再上城上寻视一圈。然后便轮番休息,等待明日地大战。”这已经成了众将的习惯,若是不去城上看看,众将就是休息也不安心。众小将也吃得差不多了,闻言都站了起来,按照事先的分工分头上了城墙。祖大寿也亲率三枷、卢田上了北城。在城上,祖大祖看着这些经过一日苦战的将士此时正围在火堆旁,安祥的休息,心中也是感概万千,这几日来。若不是将士用命。义州城早已不保,特别是三桂从后金手上救下的三万车夫,早已加入到了辽东军中,虽然他们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可他们却与后金有着血海深仇,仅凭着一腔热血,竟也成了守城的主力之一。只是不知这些今夜还安祥休息的将士明日会不会牺牲,还能不能再看到将来日渐繁华的义州城。三枷跟在祖大寿身后,看着这些将士。其中有些竟比自己还要小上一两岁,可经过这几日地大战,却显得成熟许多。此时正紧紧地抱着手中带着血迹的大刀长矛安睡,只是却眉头紧锁,想来必是梦到了这几日的连番大战。一名只有十三四岁的少年一个翻身,离火堆远了一些,他仿佛感到了寒冷。打了一个寒颤,可白天的战斗却让他实在是太累了,并没有醒来。三枷也看到了这个小兵,在这寒冬季节,等他明天醒来怕是要染上风寒,三枷走到这个小兵身边。脱去了身上的披风,轻轻的盖在了这个小兵的身上。这个小兵并没有被惊醒,而是紧紧抓住了披风,脸上竟露出了笑容,只因他梦到了母亲在给他加被,心中充满了幸福。祖大寿也看到了三枷为小兵盖上了披风,暗叹,这战争确实是锻炼人啊,就连这一脸稚嫩的三枷竟也知道关心别人了。几人在城上走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最后决定由卢田守在这里,其余人先回府休息,养精蓄锐,以待来日再战。

    可没想到,祖大寿刚刚回府安歇,却有亲卫来报,竟是锦州派人前来求援。祖大寿一听那里还顾得上休息,匆忙来到前厅,见那锦州信使。那信使取出锦州总兵王顺亲笔书信交于祖大寿。祖大寿仔细看过,一脸惊诧。后金竟然派出大军连夜攻击锦州,在黑夜中看不清后金到底有多少人马,至少有几万人之多,守将王顺率部抵挡,可后金攻势如潮水一般只攻西门,城中守军已折损一千有余,希望祖将军速派援军,否则锦州城危矣。这时众小将也都陆继来到厅中,见祖大寿一脸沉重,便知必有敌情,祖大寿将手中书信传于众小将,众小将看完也觉此事难办。要知此时义州城中虽然军卒不少,可除去不到两万地精锐士卒,其余的几万守军都是刚刚入伍或是普通百姓,他们大部分连队列都没有站过,有的甚至连马都不会骑,如何能派出去支援锦州,可若将精锐派出,谁知这是不是后金围点打援或是声东击西之计,若他们在路上布下埋伏或是回头来攻锦州,不论是援军还是义州都是危险。众将中卢信年纪略长,经过这些年军阵锻炼,已非当初地毛头小子,见众人都不开口,也知其中难处。“依末将之见,这锦州怕是不能支援。”见众人都望向自己,卢信才细说道:“如今这义州才是咱们的根本,不说几十万石粮草和那些金银,就是城中这几十万军民,经过这场战斗后,已是与咱们一条心,只要有了他们的支持,咱们在辽东才能站稳脚跟,而锦州总兵王顺本是袁大人部下,如今袁大人身死,咱们却还不知其今后打算,若是为救援他而损失过重,直至最后失了义州,怕是得不偿失。”下面众小将与那锦州王顺本就无甚交情,况且三桂被封为辽东总兵后,这王顺竟也未来晋见三桂这个顶头上司,所以卢信才会提出不要救援锦州,众小将当然不会反对,反而对卢信之言很是赞成。

    只有祖大寿却不以为然,他深知这锦州是失不得的,若是锦州一失,后金便可直入辽东腹地,就算自己最后能守住义州也是无用,整个辽东必将被后金铁骑蹂躏得体无完肤,日后那还有大明、后金、蒙古等势力对峙的本钱。自己总算是辽东老将,与那王顺虽未曾共事过,可也听过其为人,倒也非愚忠之辈,但袁崇焕却对其有活命之恩,对袁将军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如今袁大人被大明逼死,谁知他到底有什么打算。如果没有后金围城,这王顺倒是最好的争取对象,可现在三桂还未曾打明旗号,而王顺想必对大明也早已伤心,断不会为大明尽忠,万一那王顺要是因为自己不派军救援,在后金猛攻之下,投了后金,那后果简直不可想象。“锦州不可不救!你们可曾想过锦州失守的后果?若是那王顺投了后金,后果又将如何?”

    祖大寿一句话却让这些小将清醒许多,这些小将虽初经战场,可经过冰凌山庄的培训,他们的理论知识却要比实战经验多上许多,马上便明白了这锦州的重要。卢信更是低下了头,暗恼自己只顾眼前,却忘了锦州的重要。“救援锦州是必然的,可也不能将城中精锐全派出去,大家说说看,派多少人为宜,又该派何人为主将?”祖大寿见众小将已经知道错误,也不深究,毕竟自己在他们这个年纪时比起这些小将怕是还远远不如。

    未等其他人开口,卢信却道:“大人,末将愿往,只要五千精锐及几千新军即可。”

    祖大寿沉思片刻,派出五千精锐倒也不会太损城中守卫力量,至于新军,多派些倒是无妨,此时义州城中新军除那三万车夫,还有自己从关内回来时带回来的几千明军,这些日子又有近五六万人陆继来投,其中精壮也有一万有余,再加上城中两万精壮也都上了城墙。胁助守城,所以城中新军竟达到了七八万之多,若是后金能晚来一个丹,想必根本不需三桂回援,仅凭义州守军,便可将来犯地七八万后金军打得落花流水。当下道:“好,就派五千精锐,再给你一万新军,让吴龙协助你,连夜出城救援锦州。”“末将遵令!”卢信和吴龙站起来应道。“一路上千万小心后金埋伏。到了锦州。一切听王顺安排,只要能守住锦州便是大功一件。外一那王顺真有投靠后金之意,你二人万万不牙心存妇人之仁,定要取而代之,力保锦州不失。”

    “大人放心,末将誓与锦州共存亡!”“糊涂!就算锦州不保,你二人也不可轻易犯险,只要有人在,就算失了锦州也可再夺回来。明白了吗?”

    “是!”二人说完转身离去,去挑选一万新军,此次出征的一万新军至少也得会骑马才行。不然步行到锦州,怕是一切都晚了。祖大寿站在城上目送两人率一万五干骑军出了城门,直奔锦州而去,直到所有人都融入这茫茫夜色中,祖大寿才率人回到持府。不过他却不敢休息,万一这是后金声东击西之计,今夜后金必然来袭。众小将也都分上四面城墙,严密关注城外动静。后金哨探亲眼见卢信、吴龙出了城门,马上回报皇太极。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军卒出城,可皇太极还是很高兴。毕竟自己只用了一万人便调动了一万五干守城军。

    何况一直没消息的尚可喜又给他带来一个惊喜,竟然为皇太极运来两门红衣大炮,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这下子攻城的把握就更大了。这尚可喜早在十几日前便被皇太极派出去与孔有德、耿仲明联系,看能不能争取两人投入后金。孔有德、耿仲明与尚可喜相似,本为无名之辈,自投到毛文龙部下后,渐获重用,才有了这出人头地的一天。可随着毛文龙被斩,这两人因不服新总兵黄龙统治,便率部叛乱,投了登莱巡抚孙元化。要说这孙元化也非一般人物,他可以说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加入天主教教徒,并与葡萄牙人关系交好,甚至召集三百葡兵为其作战。只是他的成就却更多的体现在对火炮的研究上,若只让他一心搞研究,必能为大明制出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炮,可他做为一名巡抚却不太合格,他竟不究两人叛乱之罪,反而任命孔有德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耿仲明所在的登州要塞正是孙元化在特谢拉科雷亚所率葡萄牙士兵地帮助下铸成欧式大炮地地方。此次尚可喜亲至来招降二人,可二人却因后金的连番大败而拿不定主意,何况孙元化对二人也十分重用,他们还不想就此叛离大明。不过他们对尚可喜的另一要求却不好拒绝,虽然火炮的制作方法二人也不知道,但耿仲明还是利用职务之便,为尚可喜弄来两门火炮及炮弹若干,不过要说这是凭交情,还不如说是因为他贪图黄金,为了这两门火炮,后金可是下了大本钱,许给耿仲明五千两黄金,黄灿灿的金子摆在眼前,谁不心动?最后耿仲明还帮尚可喜从海路运走了这两门火炮。尚可喜得到两门火炮忙回信给皇太极,皇太极大喜,因为此时正攻义州城,可城上火炮让后金死伤惨重,若是能有火炮与之对射,想来攻城必会轻松几分。当即命尚可喜不必直回盛京,速将火炮运至前线,以作攻城之用。

    直到刚才,尚可喜终于率人将火炮运到皇太极大营,皇太极看到两门重达几干斤的火炮,直叹:“这两门火炮可抵几千后金铁骑!”再等到哨探回报说义州已派出援军去援锦州,时机已经成熟,又有两门火炮助阵,更让皇太极信心十足。当即命全军开拔,直奔义州,同时令攻打锦州的后金军撤回一半,助攻义州,其余五千则继续佯攻锦州,务必不能让那一万五千援军轻易折返。后金大军出发时已近午夜时分,又有两门火炮施累,等他们赶到义州城下,东方已是发白,城上守卒已经可轻易望出几里之远。看到雪天之间黑鸦鸦一片,便知是后金来攻,马上吹响了报警的号角。低沉的号角声响彻大地,刚才还一片平静地义州城马上忙碌起来,经过这几天的攻守,城中早已有了一套应变方法,不到一刻钟,城中守军已是各就各位。祖大寿也率部站在城上,手持望远镜观望远处的后金大军。后金军来到距城五里的地方停步不前,只因辽东军火炮犀利,这几日后金大军用几千士卒的性命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原来辽东军火炮的有效射程竟达四里,若再前进便成了辽东火炮的靶子。此次皇太极可是志在必得,也不着急,命人先将火炮推了出来。城上祖大寿借着望远镜发现后金推出两座宠然大物,竟是红衣大炮,心中一惊,看来今日怕是要不好过了。此前之所以能守住义州,除将士用命外,城上的几门火炮也是立下了大功,使后金不敢以密集队型冲锋,只能以散兵的方式冲到城下,可兵力分散却最不利于攻城,刚到城下再被火锐打上一顿,便已是所剩无几。可今日后金竟也弄来火炮,不论是轰炸城墙,还是与城上火炮对射,作用都不可小视。

    皇太极没有望远镜,当然不知祖大寿表情如何,只顾命人将火炮安装妥当,准备射击。祖大寿当然不会让他如此轻易得手,命城上火炮先下手为强。只可惜义州城火炮本就不多,又分散在四面城墙上,加之这几日的疯狂射击,又损坏了几门,一时间想将其余城上火炮调到北城也来不及,所以此时北城上只有三门火炮,这还是因为北城曾被后金攻上来过,城墙多有伤损才比其他城上多了一门,其他三面城上则仅有两门火炮。虽然只有三门火炮。可却仍不容小视,随着三声惊天动地地巨响,辽东军三门火炮率先发威,只可惜这火炮射程虽远,可一旦超出四里,便已没了准头,若是对付后金密集的骑兵还可以有些作用,可想要用来准确打击那两门后金火炮,恐怕比高射炮打*飞*机效率高不了多少,一轮齐射后。炮弹虽然在后金骑兵中开了花。打死打伤后金兵近百人,可那两门火炮却是毫发无伤。后金则不同于辽东军,他们不需要高精度打击,只要炮弹能打在义州城墙上便是完成了任务,比辽东军当然容易不少。操控火炮的炮手同样是耿仲明特意挑选给尚可喜的,这些人眼中只有金银,他们才不会管要打的是大明还是后金。简单调试后,后金的大炮终于开火,其中一门因炮口略高。炮弹飞过城墙,落在城中,造成几名百姓伤亡。另一门却恰到好处,后金的炮弹正打在近十米厚的城墙上。竟将城墙打得一阵摇晃,灰尘漂过,一个直径近米,深有半米的大坑留在了城墙上。

    这一切直把皇太极喜得直拍掌。大叫了声好,传令下来,炮手若真能将城墙轰破,赏金千两。被派来的这些炮手之所以肯为后金效力,无非就是为了钱财,一听有千两黄金。当然是磨拳擦掌,个个争先。因刚才击中城墙地一炮距地稍高,就算击破城墙,后金骑兵也无法从此进城。炮手调试了角度,再次发炮,这次两门大炮竟都轰在了距地一米左右地地方,找准了位置,不需再调试,一连三发炮弹击在了同一位置,城墙竟被轰塌了一米左右,好在城墙够厚,才没有轰塌城墙,不过如此下去,城墙早晚不保。祖大寿忙命城上的三名火炮手加紧调试,力争一炮将后金火炮轰塌,可火炮体积虽大,但远在五里之外,想要找准位置却非凡人可行。好在这些炮手都是城中最好的炮手,又经过三桂的调教,虽然算不上神炮手,但本事还是有一些。一连打了七八炮,终于距后金火炮越来越近,只有几十米。

    想来再有几炮必然能一炮中的。可后金又不是傻瓜,眼看城上辽东军火炮向自己轰来,忙组织人力,几百人一起上来,绳拉人推,硬是将两门火炮移了几百米出去。城上辽东军的火炮只得再次重新调整准星。不过城下后金军的火炮同样要面临这个问题。虽然他们刚才照准了那个位置打了也有差不多十炮,可义州城近十米厚的城墙也不是纸糊的,特别是靠近地面地地方更是全用半米近方的巨石垒砌,火炮威力虽说巨大,可后金这近十炮也不过轰进三四米而已,距轰塌城墙还早得很。火炮这一转移同样要重新找准位置,若是重新找个地方,刚才那十几炮便是白打了。如此以来,城里城外十几万大军便只能无所事事,在那里看着这五门火炮表演,有些精力充沛的,甚至为自己一方地炮手加起油。不过还是城下后金火炮占了些优势,他们只是平移,高度不变,只要调整火炮角度便可,只用了两炮,便又找准了位置,几炮下去,城墙又被轰塌了一米多。这时城上的火炮也快要找准位置,后金只得再次调整炮位,双方的拉据站就此展开。

    但义州城墙却在后金的打击下越来越薄,城墙上甚至出现了几条寸宽的裂缝。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城上地火炮因为多日来的疲劳作战,终于不堪重负,又有一门火炮炸了膛,伤了几人。仅剩的两门火炮炮管也是滚烫,就是浇上水,眨眼间也变成了蒸气,炮手开始还冒着被烫伤的危险勉强又发了几炮,可后来,炮管竟都有些发红,炮手更是凄惨,不仅双手全是大泡,就连身上也被燎无数大炮,就是这样,他们还是顽强的又发了一炮。还是祖大行看不下去了,如此下去,那怕是再发一炮,就算火炮不炸膛,这几名炮手也怕是要性命不保,强令炮手停止射击,派人取来水浇在火炮上,为其降温。不过后金也不好过,双方炮击到此时已经过了两个时辰,后金的两门大炮也射各出了百余枚炮弹,其中有近半轰在了义州城墙同一位,眼看城墙仅差一米多就要被破开,可其中一门火炮终于也发生了炸膛,并伤了周围地几名炮手。另一门也是生人勿近,热得就算站在几米外也可感到热浪灼人。眼看大破义州城就在眼前,可被尚可喜带来的那几名炮手却说什么也不肯再靠近大炮,刚才另一门火炮炸膛就发生距他们几十米的地方,周围的几名炮手被炸得飞出几米远,虽然马上有人将他们救走治伤,可仅看他们走时还是混身漆黑的样子,就叫人心寒,而且到现在那几人还不知死活。这几名幸存的炮手虽喜欢金子,可也要有命来拿才行。皇太极见几名炮手止步不前,一怒之下拔出腰刀,对几人道:“尔等若是能破了义州城,我决不食言,不但给你等黄金干两,还封尔等为官,荣华富贵一样也少不你们的。不过若敢停止射击,就要问问我这刀利是不利。”

    皇太极话音一落,其身边亲卫马上取出腰刀前行几步,来到那几名炮手身旁,看样子,只要他们敢说个不字,马上便要人头落地。

    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这几个炮手怎么敢说个不字,直到此时他们才有些后悔,为何要远赴千里之外为这后金效力,好好在明军中当个兵不是挺好的吗,虽说不会大富大贵,可一家也算衣食无忧。不过他们也知道到这里说什么都是晚了。只好硬着头皮,靠近火炮,继续发射。皇太极见几人就范,也是松了口气,若这几人真的宁死也不肯发炮,他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杀之可惜,留之无用。而自己手下却再无一人能摆弄这火炮。看来回去后要叫人好好学学如何摆弄这个宠然大物,若自己手下人有这本事,那还用自己对这几名炮手以死相迫,为了后金恐怕早已争先恐后上去了。皇太极又命人就地取材,找来积雪扬向火炮为火炮降温,以避免仅剩下地火炮发生炸膛。没想到后金火炮刚发了一炮,义州城上已经停了一会儿的火炮竟又响了起来,炮弹虽距后金火炮较远,可一连几炮下来,炮弹已经落在了距后金火炮不足百米的地方。仅听声音便可知道。这绝不仅仅是一门火炮在发威,只不知辽东军用何法竟能令火炮重新发威。若是刚才,应该立即再次转移火炮。可皇太极眼看成功在望,又不知辽东军的火炮为何又能发炮,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一恨心,命几名亲卫上前用刀逼住几名炮手,令其不得后退,继续发炮。直到城破为止。可他自己却率其他人后撤里许,以保安全。

    几名炮手暗骂皇太极太过卑鄙,竟不顾自己死活。可如今是人为刀姐,我为鱼肉,那敢不卖命,只希望能早早攻破义州城墙,自己或许还可保住一条小命。站在城上的祖大寿从望远镜看到后金竟不再躲避。也知后金是在孤注一掷,握紧了拳头,只希望匆匆从其他城上调来的这两门火炮能先一步击中后金火炮,保住城墙不失。

    眼见城上火炮发出的炮弹距后金火炮越来越近,最后只有十几米而已,只要再有一炮必能轰在后金火炮上。只可惜。后金的火炮抢先发射,炮弹打在城墙上,整座北城都为之一晃,北城终于被炸出一道三米宽的大口子,就听城下有军卒惊恐的喊道:“城破了!城破了!”只恨得祖大寿就要提刀下去一刀结果了这个败类,这不是在为后金造势吗?就在这时城上火炮也终于发炮,可此时后金也看到城墙已破,那几名在刀枪威逼之下地炮手如同解脱了一般,转眼间便逃出十米,只可怜皇太极地几名亲卫,一时不察,竟做了这火炮的赔葬品。寿暗叹一声,终于还是差了一步啊,若是这火炮再轻一些,也许不需要两个时辰才能勉强将这火炮移到北城上,也许城墙便不会破,可这世间那有那么多的如果,城破了,祖大寿与义州城中几十万军民便得面对这个现实。好在祖大寿在后金火炮轰城时便作了些准备,此时在那被后金轰破的城墙后早已有成千上万的辽东军严阵以待,准备与后金做最后的拼搏。

    皇太极见城墙已破,厚达十米的城墙已经被撕开了一道三米宽的口子,再不犹豫,心知成功于否就在此刻,手中宝刀一挥,大喝了一声:“进攻!”只见五万后金铁骑除三干皇太极的亲卫留在其身边保护外,全部冲向了义州城。这五万后金铁骑当然不会全部冲向那三米地豁口,不然就算没有阻拦,这五万大军要想进城恐怕也得一日功夫。五万大军除其中最为精锐的五干骑兵冲向豁口外,其余骑军还如前几日一般,冲向城墙。城上明军见后金开始攻城,城上火炮也调整过来,对准后金人多的地方,一连几炮。城上军卒手中火铳、长弓也急忙发言。不过后金全为骑军,速度极快,几里地几息之间便冲到城下,不过在明军地打击还是留下了干余尸体。后金军来到城下,却并不因自己是骑兵,没有攻城器械而有所慌乱。只见其中一部分在城下用弓箭掩护,另有精锐下马,从马后取出勾抓,甩向城上墙垛。这种攻城之法本不足为取,城上军卒只需一刀斩断勾抓绳索,向上爬的后金军便会坠城,当真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可这也是无奈之举,谁让后金来得匆忙,根本不及携带大量的攻城器具,等赶到义州城外才匆忙做了一些,可几日下来,在城上火炮的精准打击下,后金制做的速度竟不及明军毁坏地速度。而且后金本为游牧民族,骑术精良,要让他们下马做战,其十分实力发挥不出六成,在城外这几里的空地上,提着长梯等攻城器械缓慢前行,只能轮为城上明军的活靶子。最后金只能舍弃各类攻城器具,凭战马快速冲到城墙下,再用勾索攀爬。可除了第一天曾攻上城墙外,其余几天,只是白折损失了几万后金勇士,却再未攻上城墙。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